我一直都想对我的高中生活做一个文字性的记录。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那段生活,因为我现在一想到我的高中,第一反应就是:很累、压力很大。
直到今天我还是会做关于高考的噩梦。
但那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现在回过头看那段时期,可以说影响了我人生的走向以及我的人生价值观。
向内求
我认为每个人在Teenager 的时候都会去有一个关于人生意义的Crisis。都會不自主地去追尋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我也是一樣的。
所以我会去尝试看书。印象中很深的是叔本华的一本书,名字忘记了,但是我还记得我读那本书的时候的那股兴奋劲。在当时那种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读到这么一本书真的对我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救赎,把我拽了出来。
虽然我已经忘记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记得其中一点,那就是如果你想要获得幸福,叔本华对于幸福的人生的定义就是避免痛苦,避免不开心,那么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平静的状态。
当然他的很多观点是比较激进的。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能有这样一种观点态度烙印在我的脑子里是一种对于我来讲的一种拯救。
随着读书量的不断的增加,我对于我的世界观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我越来越清楚不同的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能够从他们当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用于形成我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不只是读书,我还会看一些电影。
电影是一门非常伟大的艺术。
我从一位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去故事化--作为基本欣赏电影的必经之路。
去领略电影传达给我的真正内核。
死亡诗社是我看了好几遍的电影之一。
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可以是什么样的。
有趣的是,在看完死亡诗社之后,我也会充满激情学着像电影中的基廷老师教给学生们的一样,在课间站在课桌上去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然后就被同学问为什么要站在桌子上,哈哈哈。
我时常有这样一个感觉,我身边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好人”。
从初中开始,我觉得我的老师都很好。我和我的初中英语老师以及其他一些老师的关系都挺不错的。到了高中之后,我的班主任又是出了名的负责任,教的学生也不错。还有一些高中其他任课老师,我觉得我和他们的关系都很融洽,大家都很认真负责。包括我的同学,从初中开始,我现在依然会和初中和高中同学联系。每年回家时,我们也会一起聚餐,吃个饭,聊一聊近况。
我现在想来,并不是因为我幸运,而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别人不一样。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会抱怨一些老师的行为,抱怨化学老师上课讲课太容易打瞌睡,讲得不好。
讲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个人学到了多少。我也知道化学老师讲得没那么好,但她人很认真负责。我看到了老师的另外一面,他并不是故意去讲不好的。她教了这么多年,也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我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比较积极的,是比较包容性的。
我的庆幸
不断地读书。我读过关于自控力的书,读过关于精力管理的书,也读过很多小说和哲学书。读过的书并不多,但潜移默化地对我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包括很多影视剧和电影, 我很庆幸我没有被高考这种狭隘的、单一的目标所完全束缚住。我的内心有一种渴望,渴望去追随我的感受,而我从现在这个视角来看,真正地做到了。
我记得,在读辛波斯卡的诗集时,感叹人怎么能有这么浪漫且浓厚的文字功底,美到让我起鸡皮疙瘩,在读人类简史时,对于“人”又有了不同的见解,原来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但强大,并且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现在还是会做噩梦,梦见回去复读,又要再经历一遍这种事情,整个人都fucked up,已经没有勇气再经历一遍了。
感恩经历的一切
The last thing I want to say is that... not long ago, someone told me that you should 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have met and w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You should be thankful for all of that.
Whatever it is good or bad, face it and accept it.
在高中的时候,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并不是考上重点大学,找到好工作,有一份好事业,然后娶妻生子赚大钱。
我对于高考的目标并不是世俗的,而是我有一种害怕,害怕left behind,害怕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害怕跟不上大家的脚步。
但随着这样一种努力之后,跟随在人群中一起沿着同一条路走的时候,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在乎的是什么,真正会发自内心高兴的东西是什么,这才是我努力的意义所在。
引用加缪的这句话:
从来我心里一直有个人,他费尽力气就是不想成为什么人。